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

iThome 新聞 中國附醫啟動智慧醫院4.0,精準醫療從電子病歷結構化做起 皇璽會 http://www.iwin688.com

「醫療行為將會與現在完全不同!」這位在醫療資訊界闖蕩35個年頭的CIO,一路看著醫院IT的轉變,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(簡稱中國附醫)資訊室主任楊榮林觀察,隨著大數據、人工智慧、區塊鏈等新技術興起,未來的醫療行為將走向個人化的精準醫療,而這樣的轉變,也將完全顛覆醫院最核心的醫療資訊系統(HIS),「就連HIS也會完全改變。」他說。

面對這麼大的轉變,楊榮林在過去的30多個年頭,累積了豐富的經驗,見過大風大浪的他,早就有備而來,中國附醫早在3年前就開始著手推動智慧醫院的計畫,當時是以行動為核心,主要任務是加強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,包含智慧病房、智慧門診和智慧衛教平臺等。

而這項計畫完成後,中國附醫也沒有因此懈怠,近1~2年開始聚焦於優化醫療流程和加強對病人的服務,正式啟動中國附醫醫院內部的智慧醫院4.0計畫。

啟動智慧醫院4.0計畫,鎖定與醫療直接相關工作

中國附醫高層也看見未來智慧醫院的重要性,不僅在去年成立由腎臟科主任醫師領軍的大數據中心,還在今年初成立人工智慧中心和精準醫療中心,這些中心有個共同的特色,那就是都是由多元專業領域的專家所組成,其中包含醫療、生物統計、公共衛生、資料管理等專業研究人員,而資訊室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,主要負責開發平臺和管理研究的資料庫等工作。

現階段,楊榮林表示,中國附醫開始推動智慧醫院4.0的計畫,「大原則就是以醫療直接相關的比重要提高許多,」他認為,行政相關的工作做的再多也不容易被記得,將醫療相關的工作智慧化,大家才會印象深刻,因此,中國附醫目前智慧醫院的主力,將會放在與醫療行為直接相關的工作。

以大數據中心為例,腎臟科主任醫師將臨床的經驗帶入團隊,從過去就收集許多急性腎損傷相關的臨床資料,近期打造出急性腎損傷防護的應用,透過雲端將病患到醫院看診前180天內的跨院健保資料,經過分析和運算後,自動評估病患急性腎損傷的風險,評估的風險分為3個層級,來提示醫師病患的狀況,以及醫師該採取什麼樣的醫療行為。

舉例來說,病患若被評估為高度風險,系統則會自動警示醫師,建議病患應立即將病患轉急診,或是請病患接受住院治療。

另一方面,中國附醫在今年初成立的人工智慧中心,則是由醫療研究人員主導,以大數據中心收集的資料為基礎,開發出不同的應用,楊榮林表示,目前會先從醫療影像辨識來著手,期望藉由人工智慧技術,自動辨識醫療影像,提供醫師臨床診斷上的協助,「AI不一定要有大學問,而是要塑造出一個環境,讓研究人員和醫師願意加入,」他表示,醫院的優勢是擁有醫療資料,而IT的責任就是要讓資料更容易能夠被使用。

除了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中心,中國附醫還成立了精準醫療中心,楊榮林表示,這是中國附醫對智慧醫院更大的願景,期望未來能夠達到個人化醫療的目標,目前主要聚焦於基因檢測、細胞治療等與個人化基因相關的研究,而這些研究還需要與臨床的資料比對,因此,精準醫療中心需要共享資料平臺,IT就需要協助設計並建立資料交換的平臺。

楊榮林補充,智慧醫院4.0的計劃中,還有兩項需要推動重要的工作:病人就診前和離院後的健康照護,他表示,病人來醫院看診前,可以透過雲端平臺,收集病患在家中的醫療設備數據,病患看診時就能夠讓醫師更了解病患長期的病情,與醫師有更好的互動。

而病患離院之後的情況,對病患來說也是相當重要,楊榮林表示,中國附醫將會與醫師一同制定出健康管理的計劃,可能會與健康管理公司合作,定期由管理師關心病患狀況,透過App和家中的IoT設備連線,將數據回傳到醫院來監控病患狀控,另外,也要提供病患家屬病患的住院出院等相關的資訊。

從中國附醫近期成立的3個中心工作來看,都可以發現IT與醫療專業已經密不可分,但是,「智慧醫院的應用已經不是IT能一手主導,」楊榮林表示,IT已經不像過去只要單向的接受需求就能開發出系統,除了IT的專業之外,還必須結合多個領域的知識,與各領域專家一同合作,才有辦法完成。
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資訊室主任楊榮林表示,醫院發展AI不一定要有大學問,而是要塑造出一個環境,讓研究人員和醫師願意加入(攝影/洪政偉)。

發展智慧醫療應用資料是關鍵,電子病歷將走向結構化

不過,要推動智慧醫院的計畫之前,「大數據分析和發展AI都需要資料,電子病歷是最基本的!」楊榮林表示,電子病歷的資料,就是發展智慧醫療的根基,沒有資料,根本沒有辦法開發智慧的應用,中國附醫目前已經完成全院無紙化,包括同意書在內,也讓病人用平板完成電子簽名。

楊榮林表示,許多醫院會對電子簽名有疑慮,怕不合乎衛福部的規章而不能使用,「我們就去問律師,」中國附醫在推動新應用時,大膽主動出擊,因此,創新的速度常常走在前面。

接下來,楊榮林指出,中國附醫的電子病歷將要邁向第7級,其中,需要加強的工作有兩項,第一是要將「電子病歷結構化」,他解釋,以前的病歷是由醫師撰寫一段文字,來描述病患的病情,不過,為了往後大數據分析的應用能夠更加準確,將病歷資料結構化會更加有利,中國附醫也正積極地研擬如何制定結構化的標準。

楊榮林坦言,將病歷資料結構化是非常大的挑戰,因為未來資料可能還需要與其他醫院介接,甚至是與國外的醫院共享,不能夠輕易制定標準,還得參考許多國際的資料,並與醫師討論。

目前,中國附醫預計將會採用國際一套醫學臨床術語系統命名標準SNOMED(Systematized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),初步先將病理和放射科相關的報告,轉為結構化資料。

此外,楊榮林認為,電子病歷結構化還得要逐漸讓醫師習慣,且不會影響到醫師日常的看診工作,他坦言,這些問題其實都非常具有挑戰性,中國附醫目前也還正在努力當中,他預計,電子病歷結構化這個浩大的工程,可能需要花上不少時間來調整,短時間內不太容易有成果,儘管如此,中國附醫還是持續認真投入。

另一個中國附醫電子病歷要加強的工作是,要將電子病歷加入臨床決策流程,病歷需要配合演算法預測病人可能的病情並提示醫生,楊榮林解釋,中國附醫現有應用仍屬基本用法,像是類似藥物交互作用提醒的程式,或是根據病人的檢驗值提醒醫師不適合開立的藥物,未來,還要更進一步,透過電子病歷資料預測病患的病情,並主動給予醫師提示。

因此,中國附醫從3年前推動智慧醫院時,先是以行動應用為核心,現在則轉為以「電子病歷」為核心,在電子病歷的基礎上,結合行動醫療、遠距醫療照護,並藉由大數據分析和AI技術,開發出更多不同的醫療應用,舉例來說,急性腎損傷防護是目前已經完成的案例,未來中國附醫預計還會開發出更多不同疾病相關的應用。

未來智慧醫院將翻轉現有醫療行為,HIS也將有巨大改變

中國附醫為了未來智慧醫院的願景,投入不少心力,「未來就是一個雲端個人化的醫療資訊系統!」楊榮林認為,未來智慧醫院將翻轉現在的醫療行為,因此,未來的醫療資訊系統也會跟現在完全不一樣。

楊榮林認為,以後病人到醫院看診前,系統可能已經透過雲端整理好個人的基因資料、以前治療過的資料等,先自動初步判斷病情,最後再讓醫師做進一步的診斷,也就是,醫療診斷會有走向個人化基因的精準醫療,也因此,醫療資訊系統也會有很大的翻轉。

甚至,更進一步,病人以後生病,或許可以透過遠距或是網路上的醫療諮詢顧問,不一定需要到醫院看診,他表示,未來醫院不再像現在是病患來到看診醫院,醫院才以病患為中心,而是真正以病患個人為中心。

未來,他也表示,病歷的管理權也可能回歸到個人所有,若是分散到個人來管理自己的病歷,就能透過區塊鏈技術來傳送病歷,或許,往後病歷資料的使用還可以發展出收費的機制,由個人決定是否要提供給研究或是保險等機構來使用。

而其中智慧的診斷,則需要AI技術來輔助,楊榮林預期,未來將會出現各種疾病的AI,像是糖尿病AI或是肝臟疾病的AI,專門提供某個疾病的診斷建議,最後再由醫師診斷。

楊榮林也建議,每家醫院的資料格式,若能夠大家都是採用同一個標準,以後資料互通性就會提升,如此一來,能夠加速醫院建立各種不同的應用,也有可能未來能夠結合 AI,發展出診斷病情的AI。

在醫療資訊界擁有豐富經驗的楊榮林認為,近幾年興起的AI和大數據應用,專門領域的知識甚至比IT還要重要,「現在IT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!」他表示,過去就算是開發行動應用,沒有經驗,但是都還是IT技術的專業,不過,現在AI、大數據,以及精準醫療的應用,已經不是單靠IT就能完成,「資訊人員的輝煌時代早已過去,」他笑著說,IT人員已經不像以前,使用者提出需求IT就能夠滿足,現在IT要學習新的知識,也要和醫療的專家一同合作,協助整合和管理相關的數據。

「中國附醫的資訊是經過數10年慢慢發展而來的,」楊榮林從20多年前進入中國附醫,參與了中國附醫大大小小的資訊系統建置,從一開始資訊室只有3個人,到現在擁有70人的規模,光是資訊室的辦公室就占了一整層樓,他坦言,現在投入開發這些新的應用,會不會成功誰也說不準,但是他一路走來,帶領的IT團隊的原則就是,「IT要主動!」他堅定地說。

 CIO小檔案 

楊榮林
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資訊室主任

學歷:清華大學計算機管理研究所

經歷:自研究所畢業後便踏入醫療資訊產業,於1982年進入臺中榮民總醫院擔任資訊人員,1995年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擔任資訊室主任至今,負責醫院資訊系統建置、規劃並推動醫療資訊計畫,其中曾在2003年到2012年於中國醫藥大學資訊中心兼任主任

 公司檔案 
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

● 地址:臺中市北區育德路2號

● 成立時間:1980年

● 主要業務:醫療照護

● 員工數:4,520人

● 院長:周德陽

● 董事長:蔡長海

 資訊部門檔案 

●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:資訊室主任

● 資訊部門主管姓名:楊榮林

● 直屬主管:周德陽

● 資訊部門人數:70人

● IT預算:7,000萬

 IT大事記 

● 2009年:開始推動電子病歷無紙化

● 2016年:成立大數據中心,建構研究專屬醫療資料庫

● 2017年:通過HIMSS EMRAM 6級電子病歷國際認證

● 2017年:全院推動醫療同意書數位簽署,完成電子病歷無紙化

● 2017年:以大數據演算分析醫療資訊,建構「急性腎損傷防護網」及中西藥交互作用提示系統



from iThome 新聞 http://ift.tt/2D15L8p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